“做匠人、守匠心、傳技藝”,這是重慶五一技師球友会教給王安華的寶貴財富,也是他一生的執念。秉承耐心專註的工作精神、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、傳承技藝的育人追求,讓匠心閃爍成金。
王安華
初心不變,親歷學校崛起與蛻變
從五一學子到五一教師,王安華在學校度過了40余年,彼此之間像摯友、家人,一起慢慢變老。他見證了重慶五一技師球友会從一片荒蕪,到如今的校舍林立、師生滿園,一草一木裏都有奮鬥的汗水、過往的回憶,這份甘苦與共、風雨同舟的感情,任歲月流轉,仍匠心以待。
王老師自幼家境貧寒,通過初中老師的資助完成初中學業,又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五一校,讀書期間,學校全額免除學費,並給予生活補貼,畢業後又成功留校擔任一名教師,再到成家立業,直至退休。
回顧王安華的教學生涯,他向前邁進的每一步,都與學校的發展緊密相聯,初心匠心貫穿始終,在精進技藝這條道路上,他的成長映襯著整個學校的變化。
學校復辦車工專業,因為教學機床不夠用,他就帶著學生一起,靠著廢舊機床東拼西湊,改裝出兩臺新機床,既讓學生鍛煉了技能,也解決了教學的燃眉之急。
學校首開鉚焊專業,專註於鉗工教學的王安華並不擅長,但他還是迎接挑戰接過這副擔子。他去書店淘教材從頭學起,用硬紙殼畫各種展開圖,把每一個細節學深、弄透、悟懂。反反復復地練習,直到有絕對把握之後,王安華站上了鉚焊課程的講臺。
學校首開汽摩修理班,王安華又是首當其沖,他能夠把一輛摩托車完全拆成零件,又重新組裝復原,過硬的專業本領讓人佩服。
學校首開模具班,剛剛才過上一天退休生活的王安華,接到電話後又立馬回到學校上課,帶頭沖在了前面……
為了讓學生弄明白課程理論原理,王安華在課程教學上傾註大量心血和精力,從他的手寫教案中,我們就能窺探一二。王安華的竭力付出獲得了回報,一大批優秀技能人才走入社會,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,他生動踐行了“躬耕教壇 強國有我”的使命與擔當。
王安華手寫教案
耗時3個月打造天安門模型,獻禮70周年校慶
歲月光影 一片匠心砥礪傳承
退休後,王安華成為了全校退休人員的聯絡員,他時刻充滿激情,積極傳達各項方針政策。特別是在學校70周年校慶時,王老師更是主動請纓,純手工製作“天安門”模型,為母校獻禮。
“一大把年紀的人了,還折騰什麽”“工序這麽復雜,太耗費時間和精力了”……朋友和家人試圖說服王安華放棄。
“我說要做就要做!”王安華從來說一不二,身上仍有匠人的執拗。
古稀之年重操鉗工舊業,即便人老了,但匠心不變,匠藝常新。趁著夜晚安靜的時光,他拿起筆,鋪開了圖紙,雖然不懂電腦繪圖,但憑借多年的經驗積累,他的眼睛成了一把“尺子”,依然能夠畫出令人驚嘆的工整。
“我很感恩學校,想親手做一個天安門模型給學校慶生。”“感恩”二字的分量很重,千言萬語、一片匠心都匯聚在裏面,王安華不由得聲音哽咽,轉過身擦幹淚水,繼續忙碌。
時鐘滴答、滴答往前走,眼看已經淩晨2點,王安華卻渾然不知疲憊,那種感覺興奮到毛孔,他笑稱變回了年輕時候的自己。王安華晚上畫圖,白天去購買材料,一來一回要花半天時間,接著馬不停蹄投入到緊張的製作中。
一套工具,一張工作臺,王安華還是那個樸實的工匠,一站就是一下午。為了把禮物做精美,他很用心,先用木頭雕刻模型來練手,再用鋁合金製作成品。為了不打擾家人,他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裏,一把銼刀在手中反復推拉,木屑、鐵屑飛濺,細節一點點摳,把一身本領、對學校的感情都傾註在裏面。
經過3個月的銼刨磨鉆,天安門模型完美收工,王安華的手藝不減當年,他開心地笑了,拿出校慶50周年時給學校做的一套工具,回憶一下被拉到20年前。“只要把技術學好,走遍天下都不怕。”這是王安華樸素的匠心追求,希望學校守住技能這個“根”,響應國家號召,引導推動學生們熱愛鉆研技能、追求提高技能,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。未來,他希望繼續以老朋友和家人的身份,見證學校的壯大與發展,把真摯的祝福化作默默的陪伴,陪著學校慢慢“變老”。